
气候变化正重塑着温泉文旅的生态背景。作为温泉设计机构,我们不再将气候变化视为外部挑战,而是将其作为设计思维的核心坐标,推动行业从高能耗享乐型向生态共生型转变。

气候适应性场所营造
微气候地形雕刻:我们的设计将地景本身转化为气候调节工具。通过精准模拟场地的太阳轨迹、风玫瑰图和降水模式,我们塑造地形成为天然的遮阳棚、导风通道和集水容器。在近期项目中,我们通过3-5米的地形高差处理,创造了温差达4-6℃的多元泡浴体验区。
建筑作为界面:我们重新构想建筑角色——它不是封闭的庇护所,而是调节室内外关系的媒介。可旋转立面、伸缩屋顶和透气墙体让建筑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状态:冬季成为聚热器,夏季转化为散热体,实现与气候的持续对话。
能源代谢系统重构
地热级联利用:我们发展出温泉能源四级利用模式:第一级供应高温泡池(42-45℃);第二级通过热交换为空间供暖;第三级驱动吸收式制冷机满足夏季降温需求;第四级余温(25-30℃)用于温室种植或道路融冰。这种级联系统将单次地热利用率提升至80%以上。
跨季节储能:我们在项目地下构建热管理网络——冬季将多余热量存入地下储热层,夏季提取使用。这种设计解决了温泉行业长期存在的“冬盈夏亏”能源不平衡问题,实现了全年稳定低碳运行。
水系统弹性设计
水文循环闭环:我们抛弃传统的“取水-处理-排放”线性模式,建立全闭环水系统。每个滴水都被视为珍贵资源:沐浴废水经植物-砂滤-生物炭组合工艺净化后,回用于景观灌溉与非接触冷却;雨水被全面收集并导入地下含水层,增强场地水资源韧性。
气候响应型水景:我们的水景设计随天气智能调整——晴日展现开阔水面,雨天自动降低水位转为旱溪;高温时期启动雾喷系统降温,寒冷时段则减少水面面积以降低热损失。这种动态水景将运营能耗降低了30-40%。

材料与碳管理策略
碳封存材料选择:我们优先选用竹木、秸秆板等快速再生材料,并引入新型固碳建材。在最近完成的项目中,我们通过木结构与生物基保温材料的使用,实现了每平方米约120公斤的碳封存。
气候适应性构造:我们为建筑组件预设了“气候应变能力”——屋顶承载力考虑未来极端降雪,排水系统按五十年一遇暴雨设计,通风开口依据预测风模式优化。这些细节使建筑能够从容应对气候不确定性。
体验式气候教育
可感知的生态技术:我们拒绝将可持续发展技术隐藏起来,而是将其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体验元素。客人可以看到水流过植物净化床的过程,触摸展示的相变储能材料,通过互动显示屏了解实时能源流动。这种设计将抽象环保理念转化为具身认知。
气候文化叙事:我们围绕当地水文化、能源智慧与生态哲学构建体验叙事。在藏族地区项目中,我们融合了传统“五行”观念与现代生态技术,让客人在泡浴同时理解人类与气候系统的深层连接。
面向气候变化的温泉设计,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如何与自然共存的实践哲学。它要求我们放弃机械控制思维,拥抱动态平衡智慧。
未来的温泉不再是与自然隔离的避难所,而是让我们敏感于气候变化、参与生态过程的感知器。当客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体验温泉,他们实际上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地球对话——关于脆弱性与韧性、瞬时与永恒、索取与回馈。
我们正通过设计,将温泉文旅转变为气候适应型社会的微观模型,在这里,每一种气候挑战都转化为创新契机,每一次泡浴体验都成为生态觉醒的仪式。
公司主营业务:
温泉度假酒店(村)、旅游景区规划设计、建造、共营;
温泉水处理设备、温泉系统设备、温泉加热恒温设备研发制造;
儿童主题乐园、综合旅游景区、休闲公园、湿地景观规划设计、施工图设计;
乡村旅游、美丽乡村、休闲农业、生态农庄规划设计; 特色民俗村镇、古村落保护性规划设计。
24小时直线: 13306166441 (南京)


恒易源温泉科技
鲁ICP备16004669号
恒易源温泉科技公司坐落于泉城济南,根据碳14测定济南泉水水龄为23500年至46000年。济南除了拥有丰富的泉水资源,还蕴藏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温泉地热资源,素有南冷泉(饮用)北热泉(沐浴)之美誉。
济南于2014年荣获“中国温泉之都”称号。公司专注于温泉设备、特色温泉汤浴、温泉水处理设备、SPA水疗等设备的研发制造,提供温泉(冷泉)系统化解决方案。公司分别在济南商河和江苏宜兴设有研发制造基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