泡池类型按功能区分有打汤式、蒸汤式、岩盘浴等;按人体的行为方式来划分,有坐姿、立姿和卧姿三种方式,融入到泡池里面可分为坐汤、全身汤、寝汤,此外,受国人青睐的足部保健——足汤也属于坐姿行为方式。其中坐汤是最原始、最传统的温泉养生方法,也是主要研究的对象。
泡池类型决定了泡池深度和溢水方式,而泡池深度直接受温泉水深度的影响,不同功能类型的泡池其温泉水的深度也不同。
1、坐汤
坐汤顾名思义是指坐在泡池里泡温泉。
日本是温泉立法的国家,日本温泉医学专家对坐汤水深的要求是“温泉水面不超过(或低于)”汤客(泡温泉者)坐在泡池坐凳上时心脏的高度 。换句话来说,也就是“心脏不泡在水里”。目的是温泉水的水压力不直接压迫心脏,保护心脏的正常工作。
那么水深多少合适呢?日本大冢吉则博士认为取65cm是有利于健康的水深。根据我国人体工程学尺寸图显示,人坐姿时心脏以下及腰部以上男79cm左右,女在76cm左右,取平均值是77.5cm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一般人泡温泉是一种松散的状态,所以基本上是斜坐的姿势,如果按最低值倾斜60度来计算,心脏以下到池底的高度为H:
H=77.5*sin60=67cm
所以通常以67cm为标准浮动,项目位置、受众群体等都会影响水深的设计。设计上还可以通过泡池坐凳等来进行调节,如针对不对身高的游客,有些坐在泡池坐凳上,水位可刚控制在心脏位置以下,部分游客可直接静坐于池底,并保证舒适的泡汤感觉。相对于极端南北方地理位置、受众群体的特征,可直接将泡池的深度做不同设置:北方项目建议取水深 70cm左右、南方项目建议取水深 65 cm左右。
这个深度的坐汤可以让游客体验较长时间,温泉帮助人们温暖身体、排汗排毒、温泉疗愈、修复健康,增进新陈代谢等。“坐汤”也叫半身浴,由于温泉水不深,温泉水压不会直接影响心脏,适合各类人群(小孩、孕妇、老人等)体验。
2、足汤
足汤是温泉历史变化后的一种产物。方法是将脚浸泡于温泉水中,且温泉水需埋过脚踝,便于更好的温热双脚;其水深高度一般在10-30cm不等,应控制在人的膝盖以下。
俗话说“小腿是人的第二心脏”,小腿上的肌肉起到泵血的作用。然而,缺乏运动或对寒冷敏感的人更容易出现身体四肢的血液循环不良,使腿部的血液难以返回心脏。因此,足汤可以温暖人的双脚并改善血液循环,将积聚在脚上的血液推到上半身,从而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。最方便的是撸起裤脚就下水,不用更衣。
3、寝汤
寝汤是泡温泉的一种形式。就是仰卧浸泡在温泉水中,以后脑勺为支点,身体像睡觉一样躺下,是屈从于热水浮力的沐浴方式。
寢汤水深一般是30cm左右,平躺时水可半覆盖或全身覆盖。
由于寝汤泡池较浅,游客可以“躺在温泉水上”,放松心情地享受较长时间的“沐浴”,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关节和肌肉的负担,而且更容易让血液流向外周血管,是缓解压力、消除疲劳的最佳泡温泉方式。
欧洲水疗也有很多寝汤式的水疗池,一般结合大的水疗池来设计,这样不仅能躺又能水疗按摩,健康舒适双倍加分。
4、全身浴
全身浴也是一种常见的温泉泡浴方式,即温泉水冲淋全身(通常称为“周身浴”)或肩膀以下的身体浸于温泉水中(通常称为“高低按摩浴”)。
高低按摩浴泡池的水深一般是90cm左右,水没到人的肩膀处,通过水压冲击全身,让肌肉得到不同力道的按摩,加上温泉水的作用,全身皮肤和肌肉开始放松,皮下血管逐渐扩张,且促进血液循环加快,能将全身的血液推向心脏,增强心脏机能。
全身浴非常适合缓解疲劳,但不宜长时间体验,在水中一般维持10-20分钟,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脑性贫血和头晕。
温泉的深度不是一味求深。根椐泡池的使用人群特点、泡池功能类型、溢水的方式以及室外内的气候环境、南北地域差异、室内外差异等等来综合考虑,方能带来使用上的舒适感和身体上的健康效果。而且不同的温泉拥有不同的适应人群。
公司主营业务:
温泉度假酒店(村)、旅游景区规划设计、建造、共营;
温泉水处理设备、温泉系统设备、温泉加热恒温设备研发制造;
儿童主题乐园、综合旅游景区、休闲公园、湿地景观规划设计、施工图设计;
乡村旅游、美丽乡村、休闲农业、生态农庄规划设计; 特色民俗村镇、古村落保护性规划设计。
24小时直线: 13306166441 (南京)
恒易源温泉科技公司坐落于泉城济南,根据碳14测定济南泉水水龄为23500年至46000年。济南除了拥有丰富的泉水资源,还蕴藏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温泉地热资源,素有南冷泉(饮用)北热泉(沐浴)之美誉。
济南于2014年荣获“中国温泉之都”称号。公司专注于温泉设备、特色温泉汤浴、温泉水处理设备、SPA水疗等设备的研发制造,提供温泉(冷泉)系统化解决方案。公司分别在济南商河和江苏宜兴设有研发制造基地。